全国政协委员:“痕迹主义”迷失干部工作方向
发布时间:2019-03-11 09:21:05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痕迹管理”在不少地方推行,成为检验过程真伪、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以文字表格和图片资料等作为展现绩效的唯一手段,片面强调“痕迹”而不是业绩,把“痕迹”看得过重。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将其称为“痕迹主义”:“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一些地方上级管下级,发文件、提口号、开会议、排名次,就是不见实在干的。”

紧随“痕迹主义”而来的,是名目繁多的检查督察。“‘一人干、三人看,还有七人在指点’,‘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干活的苦不堪言,既承受着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刘晓庄委员坦言,一些部门把责任层层往下传递,过多的检查考核让基层无所适从。

反过来,为了应付来自上面的各种检查,一些基层干部成天忙于刷标语、竖板墙、搞景观,以至腾不出身子搞调研、办实事。刘晓庄委员用一首打油诗形象描述了基层干部的这种状态:“加班加点写材料、没日没夜整数据、一心一意填表格、辛辛苦苦编简报。”

“痕迹主义”既迷失了干部的工作方向,又贻误事业向前发展,与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格格不入,危害不容小觑。刘晓庄委员认为,应该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对此,刘晓庄委员建议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以上率下。“痕迹主义”出现在基层,但根源在上面。要从领导机关开始,上下联动抓作风、文风、会风。

二是强化行动自觉。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关键是要把好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不做华而不实、劳而无功、人民不满意的事情。加强干部管理,使干部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

三是敢于动真碰硬。着力解决为政不勤、不公、不廉等问题,让“占着位子、顶着帽子、混着日子、摆着样子”的人“嘚瑟”不起来。

四是激励担当实干。不以材料“痕迹”评短长,要以工作实绩论英雄,把严格的干部考核机制变成促进工作的科学手段。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使广大干部在责任和使命面前心无旁骛挺身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