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发布时间:2018-01-03    来源:吴堡县人民政府

著名作家高建群的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就是以吴儿堡为历史背景,书中描绘的女主人公,既有陕北女人的贤惠,又具江南女子的柔美。

QQ截图20180103135957.png

斑驳古院,青草铺地、桃色争春,岁月静美。

QQ截图20180103135938.png

三月微风轻吹

桃花半开

黄土石壁铸就的铁墙铜城

那是戍军的营盘守望了数千年

远游的人儿早已繁衍生根

于时光悠悠

静听古人吟语

那遥遥的思念

那残垣的悲喜

那石块的翘盼里

藏了多少秘密

石城古今录——王兴华  慕明媛

“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的绥德州。”这首民谣道出吴堡石城的巍峨坚挺,是一座固若金汤的战略城池。

吴堡石城的最高点是县衙署,在城的中轴线上,正中三孔窑是县太爷居室,其中一孔是膳食处,窑前的东西各有房子,称东华厅和西华厅,向南是二堂、大堂,格局尤似皇城。出大堂门东西各有石窑四孔,为县府科室办公处,其中西排各边窑为仓库,此院落东南面有衙神庙(供奉刘邦、萧何、曹参的神位),西边是监狱,军队驻扎南街的营房,清代称驻军统领为副爷,兵卒有1020余人。

石城占地面积和邻近各县城相比虽小,但其格局又似京城的设置,当时远望城中,青堂瓦舍,青枝绿叶,充满生机,不愧是吴堡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样的一座文明古城为何变成一片瓦砾呢?这要从几个阶段来叙述,最初受到破坏是1936年正月,当时吴堡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吴堡县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蒋介石为“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从山西军阀阎锡山那里调来五个旅,驻扎吴绥葭一线,在吴堡石城驻扎有炮兵连和一个团部。这年正月,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阎军仓皇撤离东渡,敌军称为“放弃”。“放弃”时,点燃了放在大堂内的一缸火药,致使大堂倒塌。红军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纷纷进城,有的群众放火焚烧财主的家院,有的四处搜寻东西,包括农具、锅盆等日杂用品和粮食,有的拆除城墙,捣毁衙门建筑。不久国民党政府返城后,只对被破坏的部分城墙以石垒修了一部分。

1938年日军开始进犯山西军渡后,在几年中对石城多次炮击,飞机狂轰滥炸,南城墙、东城墙(临黄河朝东)多处被炸坏,城内建筑物和民宅多处被炸起火倒塌。在此期间,驻守宋家川黄河一线的八路军河防部队为修筑防御工事和掩体,从石城庙宇建筑物中拆除木料。为躲避日军炮击,国民党县政府迁往宋家川,后到慕家崖村。城中群众和乡邻随时任意拆抢木料、砖瓦,城墙石头、碑石刻都遭破坏。1940年新政府建立后,为解决财政困难,县长张鹏图等人将城隍庙、衙神庙中的千年古柏砍伐出售,一棵巨柏锯解成整幅木板,制成八副棺木,由商贩运销至米脂城。还有一口古钟,可容纳四个人在钟内玩牌,也不知道被何人盗走。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犯陕北时,飞机天天来轰炸,在石城内外投掷多枚炸弹,飞机盘旋,俯冲扫射,城中残余建筑物又多次蒙难。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中共吴堡县地下党活动的中心(19281934年夏)——东街前院王国昌家院,被炸得窑口倒塌,门窗全飞,摊土成平,目不忍睹。新中国建立后,石城的窑房已进行过分配,其中几处公用窑房,均分配于个人。如前高小一院窑房分给王国华、王国喜,初小三孔窑分给王国珠,教育局一院分给王树林,衙门县政府前院分给王国鼎。由于公窑破损,这些住户在整修时,所用土石也从公益设施中拆除砖瓦、石头、碎石等,这自然给古建筑带来了破坏。

1951—1952年,吴堡县委及粮食局修建大门、仓库,所用砖瓦,皆从石城中来。当时公家以米换砖,群众争着从庙宇建筑物上拆砖。用人力担背至大桥沟河岸,用木船从黄河上运到宋家川。现种子公司仓库砖窑(当时为县粮食科),县委四合院厦檐砖瓦都是从城中取来。从此石城所有庙宇、殿堂、砖瓦墙被拆除,尤以观音阁、真武庙、城隍庙破坏最为厉害。

前些年,有些住户重新建窑,用石大多从城墙上拆除,如文庙的三门洞、东门的巨石条,均被拆掉。另有城墙北段,因挖掘地基土,城墙悬空而倒塌。这种人为的破坏,直至后来石城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才得以停止。

石城人杰地灵,1928年秋,石城高小创建全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后发展为中共吴堡县地下党的领导机关,这与吴堡党政军的创始人王国昌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高小支部的其他成员离开县城后,在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王国昌一个人留在石城坚持斗争,不断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其间原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前中共中央委员、军委炮兵司令员张达志,前中共陕北特委书记、陕西省省长赵伯平,陕北游击队司令员高朗亭等同志均到王国昌家中了解指导吴堡党的工作以及购买军火。吴堡籍的革命同志来王家中汇报联系工作的更多,如张毅忱、慕生桂、慕生忠等同志。1936年从石城走出参加革命以后担任了军职干部的有王国靖、李依平、李锦荣等同志。中华民国初年,有为国捐躯的国民革命军青年团长王庆霖、国民党军宋希濂部女少校王秀生。另有吴堡籍的正军职干部薛峰、李启贤,青年时期都在石城受到党的熏陶,以后走上革命征途。为国捐躯的红军副团长王生秀、营政委薛翰臣和享有盛誉的老红军薛俊高、王宁邦均在石城受到党的教育启迪步入军旅生涯,还有参与创建县城支部的吴堡革命先驱慕嘉绩烈士。因此,吴堡石城不但有着人文历史,而且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它是中共吴堡地下党的策源地,在中国革命极其艰苦的年代,吴堡石城为陕北革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