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建筑
发布时间:2017-12-21    来源:吴堡县人民政府

QQ截图20180103134459.png

王思故居内院:王思于洪武年间曾任四川省布政司右参政,告老还乡后修建了该大院,该院落为典型的“明三暗二厢六倒四”四合院结构,“明三”即指直视主窑为三孔,“暗二”指主窑两侧边窑让左右两厢窑各遮挡一孔,进大门看主窑似为三孔,实为五孔。“六厢窑”是指左右厢窑各为三孔。“倒四”即大门左右各有两孔石窑,连大门计算为“五”,这样无论是分与合,每组窑洞都是单数,古人认为单数为阳为大,有增长意思,希望人财两旺、官运亨通。

QQ截图20180103134700.png

点将台遗址:旧时将帅对将官点名分派任务的地方。

QQ截图20180103135127.png

涝池遗址:此池内每有积水,总有蚌类出现,此现象非常怪异,至今无人能解,成为石城之谜。

QQ截图20180103132342.png

这块土地 这座城

作者:薛保勤

刘文西先生是老陕北,他对陕北的这种“老”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他曾自豪地对我说:“我在陕西五六十年,曾90多次到陕北,30余次在陕北过年。我的艺术灵感常常来自这里。”说到陕北的沟沟岔岔、山山峁峁、村村镇镇,他如数家珍。刘文西和他所创立的“黄土画派”,就是根植于这块土地独树一帜地生长、发扬、光大的。

20多岁的小伙子到80岁的耄耋老人,从江南学子到国画大师,刘文西与陕北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每每说起陕北他就止不住地激情满怀,他牵挂莽莽苍苍的高原,怀念群山环绕的窑洞,心仪老乡头上的白羊肚手巾。他说,这是陕北艺术中独有的文化元素。

我们一起聊历史,聊陕北的文化,聊陕北文化遗产的保护,他滔滔不绝。他喜欢穿羊皮袄、扎白羊肚手巾的陕北。他惋惜,现在老羊皮袄没人穿了,白羊肚手巾也没人扎了,在陕北连窑洞上也贴了不伦不类的白瓷片。历史是必然要前进的,让今天的陕北人再穿羊皮袄、再扎白毛巾,似乎不合时宜。但先生的这种浓浓的陕北情结让我感动。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作为一种千百年来人们养成的生活习俗,我们这代人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即使不能大面积保留,在有些重点村落把“根”留住,还是必要的。我们要保留不要破坏,留住历史。这是先生的良好愿望。

“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的绥德州。”这是历史上人们对三座陕北古城的赞美。我们的交流聚焦在吴堡石城。石城和先生有缘。早在1964年,他就曾慕名长途跋涉五六天到吴堡去画石城。那时的石城还有几十户村民,他就住在城内的石窑里。当时黄河发大水,波涛汹涌,石城高耸在黄河岸边。这一情景对他产生了至今难以忘怀的震撼。他说:“我当时画了好几十幅速写,太壮美了。这个石城保护下来将会是中国第一,也可以说是世界第一。”老爷子激情满怀,我从他难以自抑的情感表达中,感受到这座“城”在他心中的位置。今天,这三座古城的现状如何?先生说:“绥德和佳县已被‘现代化’了,吴堡石城虽然破旧但尚且完整。”令人欣慰的是,石城除了自然风蚀外,少有人为破坏。

我从他打不住的话匣子里能感到他对这座城、这块土地的深情。他后来又多次到吴堡写生,以当年扳船送毛主席东渡黄河的川口村薛海玉为原型创作的国画,曾在《人民日报》发表;后来,为了当地小学的艺术教育,他还到川口小学给孩子们讲美术,并给小学的几个七八岁的“山丹丹”画了像。

吴堡石城历史久远,文物价值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好石城,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刘老说,保护不好对不起老祖先。再也不要在石城里随意附加新东西了,要让人看到原汁原味,进而引起对历史的真实的追怀和敬意。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不尊重历史就是不尊重祖先。保护石城的当务之急是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实施保护,坚持修旧如旧,千万不能走以保护古遗址为名,无知地伪造历史、破坏历史的歪路。

是啊,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是个老话题了。这种保护在许多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对于历史而言,保护比发展更重要,想发展还有时间,保护不好,毁掉了,就不可能再有了。它需要政府,需要民间,需要各方有识之士,需要社会各界的“保护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