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之谜(四)——石城最早的建筑人
发布时间:2017-11-25    来源:吴堡县人民政府

1. 吴王修建说

吴堡设县于北魏始光八年(431),先后曰政和县、延陵县、延福县,县治所一直设在寇家塬镇杨家塬村。吴堡石城,先曰堡、后为寨,自金正大三年(1226)成为吴堡县治所在地,直至1936年民国县政府撤离。

清道光《吴堡县志》载吴王墓,县北二十里寇家塬,冢高数丈、故丘巍然。按吴堡旧志,王之名无可稽考,相传邑以王授名尤属不经,以旧志所载仍存之。1978年农田基建平整土地时用推土机将墓冢推平,吴王墓南40米处曾挖出两座土坑竖穴墓,一座墓深3米、4米见方,坑底下有1米多厚的木炭,木炭中挖出彩绘陶鼎、彩绘陶鸭蛋壶、铁剑等物,木炭1000千克左右,另一土坑墓挖出铜博山炉一件,“解贵”铜印一枚,这两批文物都是秦汉时期器物。

1985年,陕西省考古所对吴王墓进行了探测,墓深8米,方形竖穴,约10米见方,墓道长20米,在深6米下有红烧土1米,再下有木炭1米。秦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之久,仅从历经2000多年风雨而墓冢封土仍有3—6米多高来说,此墓冢确实非同寻常。此墓之大,在陕北地区确实极为罕见。

如此看来,沉睡在吴王墓中的吴王或许与吴堡石城的修建存在一定的关联,或许这位“吴王”,曾担任过石城的“堡主”“寨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吴堡石城在秦汉时期就早已存在,也就是说吴堡石城至少应该有两三千年历史。

2. 匈奴赫连勃勃建城说

近年来,陕北地方史研究领域对于陕北一些地区的“吴儿城”“吴儿堡”遗址(包括吴堡石城)的历史和由来,认为“吴儿城”“吴儿堡”是因为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统治者赫连勃勃用来安置俘虏的东晋降卒而得名的。吴堡县名的由来也与赫连勃勃和东晋的俘虏“吴人”有关。

3. 吴起建城说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吴堡籍人士王宇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吴堡者,魏将吴起所立之寨堡也。”即吴堡石城最初是在战国时期由魏国西河郡守吴起所建筑的。众所周知:吴起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名将,与兵圣孙武齐名,世称孙、吴。据王宇翔考证,今陕北和晋西一带有很多关于吴起的遗迹和传说。如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北吴起镇(今延安市吴起县),相传就是吴起屯兵的地方。而吴堡黄河对岸的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遗址,相传也是吴起所筑。

从地理位置来说,吴堡石城位于秦晋大峡谷的黄河西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面是山西的蔺(今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为河东重镇。西北面是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西南面是雕阴(今陕西省延安市),地处秦晋交通要冲,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所以,吴起在河西一带用兵,是非常有可能在吴堡石城这个地方建筑军事寨堡的。这一点从吴堡境内发现的多处战国墓葬和出土的一些战国文物(魏国布币、秦国铜印、陶器等)也可以得到佐证。而史籍中关于魏、秦、赵三国之间争夺蔺地的战争记载,更是为吴堡在战国时期即为军事要地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而后世在吴起所建筑的寨堡基础上又经过多次修建和修缮,几度兴废,才发展成为今天的吴堡石城。而为了纪念吴起立寨堡才起名叫“吴堡石城”。

以上三种建城说,究竟哪种正确,至今尚无定论,祈盼有识之士予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