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之缘:慕家塬来了省上工作队
发布时间:2020-12-14 16:12:50    来源:陕西农村报2020.12.11一版二版

有争吵,有感激;有汗水,有收获。自从慕家塬村来了省上工作队,这里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幕幕激荡人心的场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让工作队员和村民结下不解之缘。六年来,团省委的扶贫干部和这里的村民携手谱写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

慕家塬村隶属吴堡县寇家塬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堪称高原之塬。沿着青银高速公路往东驶出吴堡出口,向北走沿黄公路穿过吴堡县城,爬行几公里弯曲的坡道,便到了较平坦的塬上。这里有吴堡县最大的行政村—慕家塬村:全村包含慕家塬、薛家塬、东王家山3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484户132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7户222人。

1.jpg

团省委书记段小龙(左一)为慕家塬村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颁发奖金

“选准配强扶贫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2014年以来,团省委共选派6批15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慕家塬,其中有3名副厅级后备干部先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大家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围绕一个目标接续奋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慕家塬村于2018年11月经考核验收,提前完成了脱贫退出的目标,到今年11月剩余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12月8日团省委书记段小龙在慕家塬村调研时说。

六年来,团省委班子成员深入慕家塬村调研、慰问超过65人次,机关处级以上干部25人联户帮扶。他们与地方各级部门紧密协作,帮助村民转变思想,建章立制,整合资源,引进产业,累计筹集资金1137.92万元,建成600多亩山地苹果示范园、1个“红枣羊”标准化养殖场、100kw光伏电站和辣酱厂等四大集体经济产业,初步形成了“果、草、畜、肥”和光伏资源等内生循环经济链;全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村民思想道德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

如今,慕家塬村由曾经的烂杆村变身为吴堡县脱贫致富样板村,脱贫户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2.jpg

团省委三任驻慕家塬村第一书记持续“接力”,共商产业发展

抓党建:脱贫致富信心足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团省委驻村工作队坚持加强党建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扎实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推动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中的助推作用,闯出了一条“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新路子,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六年来,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严格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第一书记讲党课”,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讲,不断提升慕家塬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为了突出党建示范引领作用,驻村干部对全村75名党员进行摸排,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学习;争取省直工委和县委组织部支持,投资30万元建成全县村级标准最高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和党群活动中心;组织村干部采取多种形式学习,通过提升本村干部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经过团省委这几年的帮扶,我感到收获最大的是我们村‘两委’干部思想有了提升、思路有了拓展、办事有了章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慕家塬村党支部书记慕生伟说。

3.jpg

团省委书记段小龙(右二)到慕家塬村调研手工空心挂面脱贫产业

强产业:鼓足发展硬底气

11月中旬,慕家塬村刚刚栽植了228亩苹果树苗,完成了山地苹果示范园第三期的建设项目。

为改变红枣产业单一的经济结构,慕家塬村驻村工作队经过充分调研,决定乘着“陕果北扩”的东风,建设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园。2017年以来,村集体累计流转土地600多亩,争取了省果业中心和吴堡县政府的项目支持,分三期建设,现已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并栽上了果树。一期项目的200亩果树栽植的是大树苗,今年已全面挂果。

“我们的果园与其它地方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团省委驻村第一书记谢小义说。

驻村干部认为,要想提高品质,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慕家塬村在家村民普遍年龄大,又没先进的果园管理经验,所以今年5月与省果业集团签订了18年托管协议,每五年按不同承包费增长。这样的话,村民每年有每亩7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在果园务工;村集体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承包费。慕家塬村也因此成为榆林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争取到榆林海关的支持,在慕家塬村果园建立19个检测点,坚决做到生产高标准、严管护,力争打造成山地苹果出口基地。

手工空心挂面和辣酱是慕家塬村发展的新产业。今年,慕家塬村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争取到苏陕帮扶资金100万元,县政府配套投入126.38万元,总计投资226.38万元,在原村小学建起食品加工厂,生产辣酱和手工空心挂面。村集体以每年18万元的承包费交给吴堡县田园食品有限公司经营。村民在此务工,包吃住日每天可挣100-300元。

兴办村集体养殖场是慕家塬村发展羊子产业的又一途径。2018年,驻村干部争取吴堡县畜牧局投入56万元,建起存栏300多只的标准养羊场,由贫困户承包管理,每年交集体3.7万元,其中现金1.5万元,余下的承包款可出售羊粪顶账。在多方的帮助下,慕家塬村已有33户村民发展了养羊产业。

另外,团省委积极协调省水务集团投入86万元,为慕家塬村集体建起100千瓦的光伏电站,2019年9月并网,年均收入11万元。

4.jpg

驻村工作队陪伴村民孩子过特别的生日

用真情:处处留下好作风

在六年的工作中,团省委扶贫工作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凭得是共产党员的使命,靠的是对老百姓的真情。帮扶干部以身作则,勇于付出,敢于较真,不怕流汗,不计得失,展示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新作风。

在建设苹果产业项目初期,需要整理土地。工程机械进场难,修路又被村民阻挡。2017年11月,驻村干部动员四支队伍、包扶部门、县上志愿者和在家村民等多方力量栽种首批果树。他们饿了地头干吃方便面、啃馒头,渴了喝矿泉水,硬是4天时间栽种了4000株大树苗。

村民李女士今年春节后被诊断为白血病,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幸福的一家人蒙上了阴霾。她原本要在孩子生日的前一天赴西安治疗,可为了给孩子过一个有妈妈陪伴的生日而推迟行程。团省委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为10岁的“小寿星”送上丰富的生日礼物,一起陪伴孩子过了一个充满温情和爱心而又别开生面的生日。

村民家中的困难就是工作队的动力。贫困户慕生巨家开了个碾米作坊,村里没有动力电,一直用小柴油机发电,增加了生产成本。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3次去县电力部门协调,解决了困扰老慕15年的动力电问题。

贫困户王兴文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没钱给孩子治病,一直拖着,成了王兴文的一块心病。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此情况后,立即通过团省委向中青基金会申请救助资金5万元,并积极协调西京医院专家为孩子做了手术,解除了王兴文家的后顾之忧。

57岁贾桂云患心脏病,大儿子患癫痫病,80多岁的老人去年刚过世。她家的收入都用来买药,日子举步维艰,欠债最多时有50万元。5年前,她家在驻村干部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买了5只母羊和1只公羊,几年来不断扩大规模,如今存栏已达100多只。养殖加上务工,她家今年预计可收入七八万元,成为吴堡县脱贫致富典型。

“现在政策好,扶贫干部好,只要想干事,总能脱贫致富。”贾桂云对生活充满信心。今年下来,她家的债也快还完了,心情格外高兴。

5.jpg

团省委驻村第一书记谢小义在贾桂云家了解情况

谋长远: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团省委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配合村“两委”加强乡村治理。

为大力弘扬孝老养老传统美德,树立“以孝立德”“忠孝传家”“行善积德”的社会新风尚,落实子女对父母的法定赡养责任,村里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孝亲敬老基金”。团省委机关全体干部为基金积极捐款2万余元。

根据当前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的实际,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资金,为慕家塬村改建了两所幸福院,主要解决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吃饭问题。慕家塬村每年春节组织的扭秧歌转九曲是吴堡县保留最完整、传承时间最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弘扬好传统文化,搞好硬件设施保障,团省委共筹资近200万元,新建村级文化广场两个,占地3720平方米;邀请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到村多次实地勘察,制定出全村中长期产业及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争取200万元“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项目支持,启动第一期村容村貌“净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

六年来,驻村工作队通过组织村民参加各类学习、开展各类评比评选活动和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新民风建设,不断移风易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互促的“三治”乡村治理模式。驻村工作队帮助村“两委”建章立制,为慕家村制定4大类18项规章制度,涵盖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今的慕家塬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模范村。

六年弹指一挥间,慕家塬村换新颜:扶贫产业健康发展,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乡村文明显著提升,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4500元提升到现在的12530.5元。慕家塬村正昂首阔步地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