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镇脱贫攻坚概况
发布时间:2020-04-30 15:59:48    来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一、基本情况

张家山镇位于吴堡县西北部,地处佳县、绥德、吴堡三县交叉地界。镇政府驻张家山村,距县城48公里,距青银高速公路20公里,吴米公路穿境而过。下辖12个行政村,人口3062户8157人。全镇总面积4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万亩,是吴堡县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小米、绿豆、葵花子、手工挂面等特色小杂粮及土特产,也是现代著名作家柳青和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的故里。其中10个贫困村、2个非贫困村,2018年12月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总人口3062户815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79户2572人,已脱贫1014户2479人,在册贫困户65户93人,兜底90户112人,计划2020年完成剩余人口清零。

历年退出户情况:现共脱贫1014户2479人,其中:2014年脱贫75户206人,2015年脱贫106户297人,2016年脱贫303户839人,2017年脱贫81户245人,2018年脱贫439户861人,2019年脱贫10户31人。

致贫原因分布:缺资金236户690人,占27%;(小额信贷143户429.88万),缺技术201户570人,占22%;(实用技术培训612人),因病176户375人,占15%;(医疗救助285人),缺劳力253户369人,占14%;(孝老爱亲313人),因残140户316人,占12%;(两项补贴91人),

因学58户223人,占9%;(教育资助75人),因灾9户18人,占0.7%;(兜底保障),自身发展动力不足5户8人,占0.2%;交通条件落后1户3人,占0.1%。

“两摸底”共认定边缘户14户26人,监测户1户2人。边缘户(因病9户17人、因残2户4人、因突发事件1户2人、缺劳力1户2人、就业不稳定1户1人),脱贫监测户(人均收入4066元,缺劳力)。

二、巩固提升安排落实情况

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镇经济发展全局,建立健全脱贫巩固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聚焦问题短板,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结合,更加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确保贫困群众遇困不返贫、遇病不返贫、遇灾不返贫,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压紧压实帮扶责任。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考核督查,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成成员,确立领导包村责任制,每名领导包抓1-2个行政村。各村由第一书记、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人员组成扶贫工作队,12个行政村由8个县级部门和2个市级部门帮扶,316名干部帮扶所有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层层传导。包村领导负精准扶贫领导责任,第一书记、包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村“两委”为直接责任人。制定出台了“四支队伍”管理办法,强化基层脱贫攻坚队伍管理,切实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统筹抓好防贫减贫。针对剩余的65户93名在册贫困人口,逐户研究落实了帮扶举措。针对有劳力且有能力发展产业的家庭,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给予产业扶持。针对有劳动能力,无意愿发展产业,选择外出务工的家庭,采取技能培训及务工奖补方式,进行奖补;对于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增加收入。针对弱劳力贫困家庭,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和养老、高龄等支农惠农补贴来增加收入,94户277人搭载了老霍家手工挂面合作社,每年分红800元;215户贫困户搭载前庙山光伏发电站,每年平均分红1000元。针对无劳力户,给予低保、五保的综合性保障,增加家庭收入,目前472户908人享受低保,90户112人享受兜底保障。针对70周岁以上的病残老人户,成立“孝亲敬老基金”,通过政府出资、子女缴纳、公益捐赠的办法,大力开展孝老爱亲行动,切实提高贫困老年人的脱贫质量,巩固老年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效。目前313人缴纳孝老基金74.73万,奖励资金37.26万。为了有效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根据吴堡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监测实施细则》(吴脱贫办发〔2019〕17号)文件精神,每季度进行一次动态监测,及时研判各村存在的返贫风险对象,制定相应的巩固提升措施。根据《非贫边缘户临时救助办法》(吴脱贫办发〔2019〕13号)文件精神,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予以救助,防止群众因灾病和意外而返贫。

(三)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以片区规划为引领,充分考虑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合理安排扶贫项目资金,确保产业措施到村到户。充分挖掘产业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挂面产业,创建花椒、蚕桑生产基地,拓展产业功能,促进产业融合,推进贫困人口精准受益,持续增收。坚持一镇一业,龙头带动、典型引领,坚持长短结合、资源互补,扶持有劳动力且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施产业项目,继续巩固发展中长期产业:手工空心挂面、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光伏产业,扩大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

(四)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围绕脱贫户持续增收这一核心,以“三变”改革为支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每个村至少建立1个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完善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整合资源、整合资金、整合人才,通过政府扶持、政府搭台、能人唱戏,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镇主导产业主要以手工空心挂面、花椒、核桃、红枣为主。目前手工空心挂面加工企业和合作社3家,个体加工568户;花椒规划2000亩,已完成1042亩,2020年计划完成900亩;核桃5000亩,2020年计划低产改造3200亩;红枣12000亩,已完成低产改造8737亩,2020年计划改造1000亩。目前我镇共有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吉针庙村红枣低产改造414亩,花椒146亩,已建设完成羊场一个,目前羊子存栏140只,已对外承包,承包期为三年,(每年分别为10000元、15000元、20000元),林下种植中药材400亩,目前已完成200亩;寺沟村红枣1600亩,已完成低产改造1226亩,2020年改造300亩,花椒96亩,已建设完成养兔场一个,引进种兔400只。园宋家沟村红枣915亩,核桃400亩,2020年完成低产改造,栽植花椒411亩,目前已全部完成。高家塄村红枣1120亩,已完成低产改造820亩2020年改造300亩,建设养猪场1个,计划养猪存栏600头。栽植山地苹果70亩,投资200万元建设四村联建养猪场,预计存栏1000头。高家庄村红枣676亩,栽植花椒100亩、中药材100亩,目前已完成。白洛现村2020计划栽种花椒100亩,种植中药材100亩,目前正在流转土地,核桃低产改造350亩;晓寺则村计划在2020年栽植花椒200亩,目前开始前期整地工作,核桃低产改造800亩;温家湾村核桃低产改造400亩,计划种植艾草65亩(2019年种植小杂粮);张家沟村红枣600亩,已完成低产改造,计划栽植花椒300亩,目前已整地100亩,核桃低产改造200亩;辛庄村计划栽植花椒675、种植小杂粮300亩,目前已完成花椒栽植275亩,正在整地400亩,小杂粮已完成验收。张家山村红枣低产改造526亩,核桃低产改造350亩;宽马家石村红枣低产改造1638亩,核桃低改造700亩。

(五)持续改善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完成寺沟、辛庄、高家塄村自来水巩固提升示范点建设,维修水源井10处,修缮加固病险库坝,全力完成水源井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宽马家石村低压电改造工程,完成动力电进村、进户项目建设,为生产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完成危险路段生命防护栏项目建设,积极投资通户建设、主干道路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产业道路及产业配套项目。“十三五”易地移民搬迁140户438人(其中分散安置4户11人),2014-2018年共实施142户危房改造户,目前均已完工入住。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少年按时就近入学,按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落实“七长”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严格按照“一生一案”建立“两册、四书、六表”工作台账,全力做到底子、情况、台账、数据“四清”;进一步做好转出、转入等动态监测和因智障或多重残疾不能随班就读的适龄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因贫辍学。目前县内就学302人,县外就学494人,初中已毕业13人,小学578人,初中208人,幼儿园1人,高中及中专11人。建档立卡义务教育儿童178人:小学102人、初中61人、已接受完成义务教育15人。医疗:继续落实健康帮扶政策,落实新农合医疗补偿政策,切实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仍有保障。就业:持续提供就业扶贫岗位,目前聘用护林员30名(6400元/年),保洁员42名(3600元/年),计生专干12人(1200元/年),两后生公益岗20人(2500元/月),特设公益性岗位19人(600元/月),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12人。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张家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寺沟村乡村振兴项目,一切服务于文化园建设的旅游产业振兴,计划建设停车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个户人居环境改善改造工程。

(六)着力塑造文明乡风。根据《吴堡县2019年贫困户生产奖补实施办法》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奖励实施办法》,继续按照生产经营总收入的15%—20%、务工总收入的10%—20%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元额度的奖补,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印发了《关于张家山镇孝亲敬老基金实施管理细则(试行)》,综合运用政府出资、子女缴纳、公益捐赠等办法,各村成立“孝亲敬老基金”,引导子女赡养老人尽孝心,倡导社会行善积德献爱心,探索建立贫困老年人养老扶贫新模式。以“爱心扶贫、用行济困、全民文明”为目标,建立12个爱心超市,目前已兑现积分约30000分。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民风民俗,革除陋习、抵制歪风邪气。积极推行“红黑榜”亮相机制,对先进典型进行褒奖,对后进典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形成积极向善、尊老爱亲、自强自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半年镇村两级共开展“政策讲习”活动、“道德讲堂”25次,举行表彰活动3次,并将“十星级文明户”的加星晋级与“爱心超市”积分挂钩,对村民文明向上向善、勤劳脱贫致富等日常行为分档赋予分值奖励,进一步调动了群众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落后面貌的主观能动性。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全镇一班人共同努力,上下团结,常抓不懈,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劳动力大量流失。当下村空心化、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产业扶贫难度较大,由于中长期优势产业尚未壮大,且农村留守人员中老弱病残居多,缺乏劳动力,获取技能渠道较少,接受培训能力较差,仅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的落实程度较差。

四、亮点工作

在疫情期间,作为手工空心挂面生产镇,从大年初二开始,全镇陆续有166户挂面户生产挂面。全镇手工空心挂面年产量是3900多吨,产值是5000多,村里的手工挂面合作社暂停生产并收购农户挂面,依托微信订单,镇政府联系县邮政公司分批次、分时段去农户家中取货。居家刚好是做挂面的最好时机,既能有效防护农户安全,又能提高收入、巩固脱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