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川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概况
发布时间:2020-04-29 10:14:28    来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一、全办基本概况以及贫困人口分布特征、人口规模

目前,宋家川街道共有行政村22个,总人口5454户15150人,其中常住人口2579户6640人。共有贫困村10个,非贫困村12个,其中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5户1349人,占全办人口的8.87%,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6.8%,非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9户1534人,占全办人口的10.08%,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53.2%。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356户2820人,历年共脱贫1271户2689人,现在册贫困户85户131人,边缘户51户129人。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对在册的85户贫困户和51户边缘户,通过一户一策一方案落实精准帮扶。

就业产业方面,今年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人数下降,我办针对有劳动能力未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利用庭院绿化项目,栽种树苗21275株,为730户1677人增加收入246.089万元(规范化枣树4987.1亩、规范化核桃1805亩);对有产业发展意愿的653户1605名有劳力贫困户,再次进行分析对接,落实了产业措施,确保每户都有1-2项中长期产业支撑;对有就业意愿的53户63名贫困人口进行了技能培训。

兜底保障方面,对全办无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户169户、残疾人户335户及受疫情影响的生活困难户118户,通过及时精准落实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做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其中落实低保73户127人、五保105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98户、临时救助152户,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共有629人,其中生活补贴485人,护理补贴144人。

人居环境方面,杨家店,康家塔,王家川3个村存在建筑垃圾多、整治困难大的问题,我办及时同环卫所对接,争取资金2.1万元,在各村开发2名保洁员,确保新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通过对全办2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厕所摸底,有1590 户需要改造升级;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我办建立了集中、分散整治长效机制,下发专项经费20万到村,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督导组,随机督察,随时通报,限时整治,实行量化打分,结果与各村年终考核及环境整治费用挂钩,同时要求各村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小组,按季度对保洁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同工资挂钩。

(二)建立结对帮扶驻村机制

我办共有15个单位参与结对帮扶,省市县共选派26个驻村工作队;四支队伍成员共140名,其中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及村书记各22名,驻村队员及普查员57名,村医17名;选派了389名帮扶干部,加强对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落实兑现四支队伍经费保障,办理人身保险,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象管理

1.严把退出关口

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帮扶实效,有序组织对已脱贫对象贫困退出工作进行回头看,严格执行贫困户脱贫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因脱贫质量不高导致返贫的情况。

2.坚持动态调整

加强对贫困对象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对照“一收入、 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通过脱贫回访调查,结合扶贫信访线索,及时核实核准因病、因灾等因素致贫或返贫的对象,并逐级申报纳入扶贫开发系统。

3.做好分类管理

通过摸底排查,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划分按照未脱贫对象、脱贫户中的低收入对象、脱贫户中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对象三类,建立分类管理数据库。

(1)85户131人未脱贫对象,主要任务是对照脱贫标准,因户落实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等帮扶措施。同时,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残疾保障、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斩断贫困根源,实现如期高质量脱贫。

(2)脱贫户中的低收入对象,主要任务是结合贫困户实际和发展意愿,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基础上,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残疾保障、兜底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3)脱贫户中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对象,主要任务是继续落实结对帮扶和国家规定的到户政策,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二)精准落实政策

将各类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做好全面系统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1.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及时足额将各项教育助学补助打卡到户,并做好政策落实的告知工作。

2.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确保参保率、信息准确率、补助到位率达100%。把严防因病致贫返贫,充分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3.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类别、劳动力状况和发展需求,统筹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举措,确保所有搬迁户均落实后续帮扶方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4.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低保兜底、五保供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优化产业扶贫

一是支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增收。2020年在计划实施:小杂粮899亩、红葱33亩、扎蒙4.5亩、油料作物115.5亩、蔬菜16亩、蔬菜大棚0.6亩,带动贫困户291户645人。二是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三是由驻村工作队、支村委负责,及时收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协调对接销售渠道。

(四)做实就业扶贫

一是继续实施生态公益岗位脱贫行动。二是继续组织贫困对象参加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五)注重扶贫扶志

继续推广扶智扶志“五个一”工作法,加大对扶贫政策、帮扶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

(六)做好信访舆情处置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信访排查力度,做好初信初访处置,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街道办,切实减少越级信访量;加强舆情管控,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

(七)规范金融扶贫

积极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工作,通过引导还贷、合理展期、依法清收等方式,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到位。

(八)做好村集体经济运营

一是继续扩大花椒种植规模,以褡裢坡,弓家圪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栽种花椒,形成具有“宋家川特色”的花椒产业链。二是农业方面,达连坡高标准农田建设100亩,后焉高标准农田建设393亩,刘家沟村药材种植50亩,褡裢坡林下种植845亩红小豆,辛庄(尾留)日光温室大棚1300㎡,计划投资46.8万元;2、新建连栋温室6080平方米(投资略大于日光温室,参照日光温室补助),计划投资219万元;3、建设名优特色水果采摘园23亩(其中葡萄园4亩;樱桃园5亩;红肉苹果3亩;软枣猕猴桃园6亩;新品油桃20号5亩;),2019年新栽葡萄(红提)65亩第二轮补助65*600=3.9万元,杨家店新建冷库及其配套设施,郭家腰新建猪场一座及配套设施,褡裢坡羊场配套120立方沼气工程及沼液配送项目,呼家山村集体栽植苜蓿300亩,任家沟新建羊场一座及配套设施,任家沟村集体栽植苜蓿200亩,褡裢坡建设生猪养殖基地2000只猪。三是林业方面,慕家崖中心村2019年栽植花椒200亩管护第2轮,2019年栽植花椒整地50亩,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挂果后可得销售分红,弓家屹崂2019年栽植花椒112亩第护第2轮,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挂果后可得销售分红,辛庄社区2019年栽植花椒200亩第2轮,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挂果后可得销售分红,褡裢坡新栽花椒800亩(含整地),2019年栽植花椒550亩管护第2轮,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挂果后可得销售分红,后王家山新栽花椒202亩(含整地),2019年栽植花椒200亩管护第2轮,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挂果后可得销售分红,刘家沟新栽花椒200亩(含整地),2019年栽植花椒100亩管护第2轮,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挂果后可得销售分红,张家墕新栽花椒200亩,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挂果后可得销售分红,呼家山新栽花椒200亩,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挂果后可得销售分红,呼家山花椒100亩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水源井1处,蓄水池1座,网管1500米),辛庄社区花椒200亩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水源井1处,蓄水池2座,网管2500米),张家墕花椒200亩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水源井1处,蓄水池3座,网管1500米),后王家山花椒402亩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砖铺田间道路1.5公里,宽3.5米,建蓄水池5座),刘家沟花椒300亩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砖铺产业道路2公里,宽3.5米,蓄水池2座,网管2公里),褡裢坡花椒800亩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蓄水池4座,水源井1处,网管2000米,砖铺3.5米产业道路3公里)康家塔红枣降高塑形700亩,提质增效,增加农民管护收入。 四是利用街道办地域优势,发展工业商贸业。白家山新建纯净水厂,达连坡村,进行花椒加工厂及冷库建设,水电路配套设施。前庙山村 ,续建挂面加工厂,建设大门、化验室、更衣室、灶房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我办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办将在各村(社区)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