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2018年两会特别报道>> 专题发言>> 正文

以中长期特色产业培育为重点 全力做好产业扶贫工作
发布时间:2018-02-01    来源:吴堡县人民政府

政协委员、畜牧局工会主席 慕海飞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精准脱贫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积极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做到有产业,且产业要真正运转,运转了还要确实有效益,避免“形式主义”。最近新闻报道西部某村产业扶贫“图省事”买牛羊折算产业资金。找点资金给贫困户买牛羊,一户贫困户10只羊,一只羊能卖2000元,就是2万元,再按这户人家人头平均下来,脱贫任务就完成了,然而这种所谓的产业发展持续性都比较差。精准扶贫以来,我长期深入基层一线,结合部门业务认真总结调研,认为当前我县产业扶贫面临部分群众思想认识较低,发展产业参与度不高;产业发展规模偏小,效益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后劲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风险较大;产业建设人才缺乏,服务难以跟上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如何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补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中长期特色产业培育,带动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脱贫工作中值得谋划和深思的问题,为此我就产业扶贫如何做到实打实,扶贫产业如何持续发展提几点建议,供参考,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期望值太高、“等靠要”思想严重、传统生产生活陋习不改等倾向,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脱贫观念,摒弃传统生产生活陋习,主动参与脱贫项目,主动谋划脱贫产业。鼓励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重点培养职业农民和致富带头人,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二、做好产业发展项目规划。建议分村到户产业扶贫规划与全县产业项目库规划紧密对接,分户产业要充分考虑贫困户的意愿、劳动能力、投入水平、土地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产业品种与规模。

要依托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培育和壮大中长期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既是解决短期增收的抓手,又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水平的依托。要立足本县资源禀赋,按照短、平、快增收项目与长远持续产业相结合的模式,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精准产业定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优势产业。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技能素质。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引进或指派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养留得住的本地人才、土专家,提升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县级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要负责编制技术规程和指导方案并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进村入户,提高技术推广应用率。针对有意愿发展农业产业的贫困户,重点实施新型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给予农业产业技能培训补贴。

四、强化内功,坚持产业扶贫“三变”改革。坚持长短结合,既要发展适销对路的“短、平、快”种养加项目,又要结合实际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坚持公私结合,既要扶持贫困户依托产业脱贫,更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主辅结合,既要依托企业、集体和合作社因地制宜的发展主导脱贫产业,又要谋求特色,适度发展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绿色有机产品;坚持“统”“分”结合,“统”就是将贫困户的土地和枣树、核桃等资源流转至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合作社,由村集体或合作社进行统一布局、生产和销售;“分”就是各贫困户分散自主经营脱贫项目,通过订单生产实现脱贫增收。

在“三变”改革中村集体要打造标准化程度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利益共同体。村集体经济要确保参股方保底收益。农户以土地、贫困户以扶贫资金、村集体以财政项目资金以优先股的形式入股。“三变”改革工作中,要适当照顾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利益,保证财政项目资金投入的最低收益,做到“三个确保,三个递增”:一是确保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分红收益不低于同期土地的租金收益,并做到逐步递增;二是确保以扶贫资金入股的贫困户年度分红收益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并做到逐步递增;三是确保以财政项目资金量化入股分红收益不低于按基准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收益,并做到逐步递增。

五、运用好市场主体力量,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最佳融合。将贫困对象与市场主体有效联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农户受益、银行支持、保险参与的“五位一体”共同推进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精心筛选有能力、有带动贫困对象脱贫增收意愿的公司、专业合作社等进行重点扶持。对有产品销售需求的贫困户,鼓励发展订单生产;对有生产经营服务需求的贫困户,鼓励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对有基地但缺劳力、资金的贫困户,鼓励主体对其进行托管经营等。努力将每一个产业脱贫户嵌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增强其产业发展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