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辛家沟镇贾家山村距青银高速公路入口处3公里,过去,由于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条件制约,该村产业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运输等为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该村立足村情实际,规划整合利用农户撂荒土地,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吴堡青梨、山地苹果、生猪养殖和豆类加工等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全村去年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4.68万元,有力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贾家山村从一个落后小山村到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的转变,是吴堡县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吴堡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一些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吴堡县坚持把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对于一些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采取打破边界、联村共建的形式,在全县范围内择优选址,打包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9924万元,集中建设自动化生猪养殖场7个、湖羊养殖基地2个、千头能繁母猪养殖基地1个、标准化日光温室112座,并全部打包交给县上重点扶持的涉农龙头企业托管运营,统一技术指导和购销渠道,通过保底分红、收益提成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持续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全县10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破零”,其中,年收益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50万-100万元的村9个,10万-50万元的村67个,5万元-10万元的村19个。
与此同时,吴堡县还围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创新推行“龙头企业+专业领军人才+专业实操培训+基地包联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县产业服务中心招聘高校农牧类专业硕士研究生4名,并将2018年以来委托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142名吴堡籍农牧专业类技术人员,毕业后全部安排到县内的涉农龙头企业实训一年,期满后以“县聘企用”的方式安置到“联村共建”产业园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专职从事技术管理服务,逐步培养造就一支有本领、用得上、留得住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此外,县上还积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业龙头企业服务或创办领办涉农企业,保留原单位在职有关待遇,职务(职称)晋升不受影响,企业每年可给予一定补助和奖金,以此激励优秀年轻干部助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群众稳定增收。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下,吴堡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以吴堡青梨、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吴堡桑蚕为主的县域特色富民产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吴堡县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聚焦产业促增收,大力制定出台特色产业规划意见和补助政策,推动全县青梨栽植面积达8000余亩,盛果期亩均收益可达3万元以上;手工空心挂面年产量突破6000余吨,产值达8500余万元;桑蚕年养殖1100余张,蚕茧及蚕丝制品年产值达1140万元。
今年以来,全县共编制农业产业项目125个,涉及资金8902.88万元,资金项目进一步向主导产业和续建项目倾斜,产业项目占全县衔接资金的70%以上。“下一步,吴堡县将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通过产业振兴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吴堡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责任编辑:宋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