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村美民富产业旺
恢复窄屏
出处: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21-05-20 09:55

微信图片_20210520082242.jpg

近年来,吴堡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强化人才支撑,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 了农业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的“三农”发展新格局。

壮大乡村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近日,走进吴堡李家河村的蔬菜大棚示范园,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芬芳的泥土气息和蔬菜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和妻子负责3座黄瓜大棚的管护,一年下来能挣9万多元,现在不仅有了固定收入,还学到了技术。”正在忙着采摘黄瓜的村民尚耀春说。

微信图片_20210520082249.jpg

尚耀春是李家河村村民,在蔬菜大棚务工之前,他和妻子靠养鸡维持生计,收入十分有限。自从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他和妻子的日子才逐渐有了起色。“大棚里的工作不累,还能照顾家里,收入也比较可观,觉得挺幸福。”尚耀春说。

与尚耀春一样,很多周边村民都享受到了蔬菜大棚带来的“红利”。“目前我们种了10棚辣椒、7棚黄瓜和4棚樱桃树,主要雇用当地村民进行大棚管护及配套设施建设,雇用的村民每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李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刘飞表示,自蔬菜大棚建成投用以来,已带动长期和临时务工村民收入60多万元,为李家河村集体增收了8万元。

微信图片_20210520082252.jpg

据了解,2020年,借助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李家河村和附近四个村共建了21座总长1900多米的蔬菜大棚,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通过资产入股、入园就业、订单收购等形式把农户嵌入产业链,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微信图片_20210520082255.jpg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十三五”期间,吴堡县累计投入4.56亿元用于发展农村产业类项目730个,构建了山地苹果、手工空心挂面加工、设施农业、羊子生猪养殖、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体系,全县100个行政村通过光伏发电、互助资金、村集体资产租赁托管等方式获益25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破零”,实现了“镇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项目、户户有增收途径”。

推进“厕所革命” 改出文明风尚

微信图片_20210520082258.jpg

“以前家里的厕所太脏了,蚊子苍蝇到处飞。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改造了厕所,既干净又方便!”日前,在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事处慕家崖村,村民慕喜平指着新建成的双瓮式无臭厕所高兴地说。

小厕所,大民生。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去年以来,宋家川街道办对辖区大小村庄的传统旱厕进行改造,新建的双瓮式无臭厕所化粪池实现粪污处置无害化,产生的粪水可用于农业种植生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实现了改厕与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据了解,为确保改厕工作顺利实施,宋家川街道办按照“因地制宜、便利耐用、惠民实用、村民自愿”的基本原则,计划改厕1094户,并成立了“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利用悬挂横幅、村民微信群、入户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农村“厕所革命”有关政策和重要意义,动员大家主动进行旧厕改造,共享暖心惠民工程。

尚班平是宋家川街道办康家塔村的厕改户之一。得知村里实施统一改厕,他便积极响应,把旱厕改成水厕,实现了室外厕进室内,在6平方米的卫生间内,洗脸池、坐便器、热水器应有尽有。“以前的露天厕所,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冬天天冷不方便。现在好了,将厕所搬进了家里,还领到6000元的补贴。”自从用上新厕所,尚班平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如厕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对此,去年以来,吴堡县坚持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之一,累计投入1700余万元在全县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6500余座,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如今,随着全县改厕工程的不断推进,整洁干净的卫生厕所取代了过去刺鼻的老式旱厕,一直困扰村民的“脏、乱、差、臭”厕所彻底消失,村庄的环境更美了。

聚焦人才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多亏了霍书记,带领我们发展产业、整治村庄,让大家伙真正过上了好日子!”辛家沟镇深砭墕村村民张春英说。张春英口中称赞的这位带头人正是本村党支部书记霍学农。

微信图片_20210520082301.jpg

今年58岁的霍学农,自2014年担任深砭墕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群众勠力同心拔穷根。他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在村里成立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户出地入社,支部协调引领,企业技术指导,合作社统一管理,贫困户受益”思路,走出了一条果业兴村富民的“三变”改革路径。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万元。凭借着真心努力和真情付出,霍学农为村民换来了丰硕的脱贫攻坚成果,他也成为全县首个享受事业待遇工资的农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有效激发村党支部书记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吴堡县制定出台了《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待遇保障激励办法》,将村党支部书记工资与本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村集体经济效益挂钩;对连续两届任期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的,给予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工资待遇,成绩突出、连续两届任期考核均为优秀且符合任职条件的,直接提拔担任乡镇副职;特别是整村推进发展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且连续三年年度经营性纯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给予其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通过这种办法,吴堡县逐步培养了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

微信图片_20210520082304.jpg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常住人口老龄化加剧,村里普遍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等问题,吴堡县坚持技术嵌在产业链、人才扎根实体中的原则,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从985、211高校中为县上各产业服务中心引进农牧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下沉到基层扶贫产业园区,专门负责村集体产业项目的一线技术指导。

微信图片_20210520082307.jpg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运用“龙头企业+专业领军人才+专业实操培训+基地包联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县内两家涉农龙头企业为实训基地,将县上委托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贫困家庭子女中的62名农牧专业类人员,安排到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培训。实训合格后以“县聘企用”的方式,安排到龙头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参与种养殖园(场)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其绩效工资与村集体产业项目的收益挂钩,收入均不低于同类事业单位人员正常工资水平。

此外,吴堡县还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农牧专业,定向委培两批共80名吴堡籍学生,毕业后全部安排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服务,从而培养造就了一支有本领、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佘婧珠

分享